距离开幕还有:
00 00 00 00
全方位涵盖金属冶金铸造产业链
行业新闻 » 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向上攀登 阔步新程

s_a78c840627284e3381a941a06333987a.jpg

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一隅

2024年,对于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是收获满满的一年:

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21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25亿元,12家企业入选江西民营企业百强,18家企业入选江西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

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铜及铜加工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省级产业集群综合评价优秀等次;

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园区水效领跑者。

更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贵溪经济开发区成功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为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7年,成立贵溪罗河工业区;2002年,设立贵溪工业园区;2012年,贵溪工业园区成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2016年,更名为江西贵溪经济开发区;2022年底,整合原经开区、铜基地、鹰潭国际陆港、生态科技产业园,成立新的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

回望来时路,便知升格为国字号的开发区,对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继往开来、意义非凡。这既是对它过去28年发展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它未来迈向更高能级的企盼。

面对这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拿出排头兵的担当,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为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征程已起,前方定是崭新的春天。

提速

开发区改革带起发展新节奏

202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复,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新一轮扩区调区。此次扩区调区后,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面积为1991.93公顷,有效解决了开发区用地紧张、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为开发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要素保障。

翻过一山,再攀一峰。近年来,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改革方向、抓住改革重点,不断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18项具体任务,并统筹推进落实,力争将开发区打造为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引擎和增长极。

推进优化整合。根据园区位置及产业特点,实行“政区合一”和“一区多园”运行模式,建立了“经开区领导+内设部室长+主办”三个管理层级扁平化管理架构,按照一区四园的布局,实施条块结合、分片负责的管理体制,推动管委会瘦身强体,行政管理效能明显提升,有效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化整合。同时,配强配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班子,规范设置经济发展部、招商服务部等9个内设机构,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了园区“瘦身健体”,回归本源初衷,突出经济发展核心功能定位。

改革人事薪酬。按照“先人事、后薪酬、重考核”原则,全面推行新一轮人事薪酬绩效制度改革。实行任职与聘职相分离、人事档案与合同聘用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方式,全面推行“总额包干”和“弹性薪酬”,坚持绩效考核与日常考核紧密结合,实行年度考核排名末位淘汰制,真正让有贡献的人得到认可,让四平八稳式干部产生危机感。

优化园区运行。整合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平台公司,组建贵溪经开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搭建“经开区管委会——经开控股集团——专业化子公司”三级运作架构。不断强化自身市场化运营,通过开展铜贸易、保税仓、股权投资等市场化业务,促进平台公司“三化”转型。2024年11月,贵溪经开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功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贵溪成为全省唯一拥有2家“AA+”平台公司的县级市。

升温

链式聚合点燃发展新动能

2024年12月3日,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第四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的22个项目,涉及铜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铜终端应用、智能制造等,可进一步完善园区以铜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为落实全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以大抓落实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抓项目建设。实施铜产业集群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及要素保障服务机制,力争重点产业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多措并举抓紧抓实工业企业储备、精准帮扶等,加快推动企业入规入统,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202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家,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225亿元。

抓招商引资。积极探索链式招商、产业基金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等新模式,紧盯全国67家铜产业链主以及147家新能源和电子信息产业用铜头部企业,推进目标化、清单化精准招商,补齐产业链条。2024年,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8个,项目总投资330.32亿元,其中铜基新材料项目占比72%。

抓企业培育。持续开展培优育强行动,充分发挥铜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推动更多企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2024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重点支持“小巨人”企业1家;12家企业入选江西民营企业百强,18家企业入选江西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入选企业数量双双位居全省第一。

攀高

科技创新挺起发展新支点

近日,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21家企业入选2024年江西省第二批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企业入选2024年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产业转型难免经历阵痛,新兴力量尚需发育成长。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平台,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精准扶持引导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和提档升级。

近三年来,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2%,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7%。

抓科技创新。持续完善支撑企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积极开展铜合金材料、超微细线等关键涉铜技术及品种研发,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4年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瞪羚企业6家。

抓工业技改。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制定原有企业增资扩产、技改、上新项目支持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全力推动原有铜企业扩产扩能、产品迭代。2024年滚动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00个,新增营业收入186亿元。

抓数字化转型。探索实施“四个一批”改造模式,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通过标杆引领、链主带动、重点推进及小快轻准复制策略,促进中小企业全面融入产业链。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深度数转问诊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比例达73%。

抓低效能企业处置。持续开展低效闲置利用土地和“僵尸企业”清理,加快“腾笼换鸟”,建立专项处置资金池,通过兼并盘活、破产清算、改造提升、协议收购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用地。近两年盘活企业22家,涉及土地1500亩、建筑物31.93万平方米。

聚力

多力齐发开创发展新局面

高标准规划建设鹰潭国际陆港,获批内陆地区唯一一个再生铜转关试点,全年实现货物吞吐量2.4万标准箱,进口铜原料货值38亿元;

创新实施铜供应链金融模式,大力推动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转型金融,2024年铜供应链金融服务累计扶持资金460亿元,降低企业成本1.47亿元;

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将园区397家生产性企业划分成14个网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

开发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缩影,发展是否有活力,不仅要看图纸,更要看把图纸转化为实景的能力。近年来,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完善产业配套,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效,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落实机制优服务。针对园区经济组织、生产性企业及在建工程,配备290名网格员,构建“片区长+网格长+网格员”管理体系,及时回应并解决企业诉求和问题。实行市委主要领导定期坐班制,实地研究解决园区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开发区改革创新等重大事项。实行经开区需市直部门支持事项集中调度制度,高效服务企业,2024年召开协调会议18次,集中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

惠企帮扶优生态。组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工作专班,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保、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每月调度等机制,积极开展政策宣讲、入企帮扶、安全环保提升三大专项行动。通过企业申报、部室上门服务、快核快兑等方式,做到企业申报“随时受理、随时审核、按时兑现”。围绕破解“毕业生本地化就业难、本地企业校招难、铜产业技能人才培养难”三大难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铜产业产教联合体,实行校企资源共享融通。

加快审批提效能。围绕助推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推行“工业企业快速投产一件事”改革。设立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107项全链审批事项赋权承接,针对企业开办、项目建设审批、水电气网接入、企业贷款融资等事项设立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服务,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来源:江西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