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幕还有:
00 00 00 00
全方位涵盖金属冶金铸造产业链
行业新闻 » 数智赋能 链群协同 江西书写工业强省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917084801(1).jpg

时代潮涌,赣鄱争先。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产业新赛道,探索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做优做强开发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近年来,全省上下坚定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新兴工业大省地位稳固加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呈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由“稳”至“进”多元发力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落实“1269”行动计划,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数转智改步伐,不断推动产业链从“完整”向“强健”迭代升级,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良好姿态。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今年1至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755.1亿元,以6.7%的增速领跑全国;实现利润总额995.2亿元,同比增长5.9%。分行业看,38个工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5.8%,其中,汽车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0.1%、14.9%和14.8%。工业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贡献超六成。

微信图片_20250917084913(1).jpg

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进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 吴文兵摄

重点产业协同共进。全省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今年上半年,11条(除航空产业)重点产业链中有6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更是表现亮眼,增速分别达20.5%、14.7%、12.7%,这些产业通过强化上下游协作,构建完整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有色金属产业在江铜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下,铜价站稳8万元/吨,江铜集团营业收入272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在以旧换新和新技术应用支撑下,计算机产量激增94.3%,美晨通讯等企业业绩翻倍增长;食品产业得益于农副食品加工业恢复,双胞胎集团营收达 456亿元,同比增长6.2%;装备产业在汽车、船舶双轮驱动下同比增长12.3%,造船骨干企业新船订单均接到2026年,签订出口订单近65亿元。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稳妥推进有色、建材、钢铁、石化等重点工业领域碳达峰,深化园区绿色低碳升级建设,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目前,我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数均优于全国水平。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9%;省级绿色工厂累计创建602家,产值占全省制造业产值比重约20%,拥有国家级绿色园区27家,居全国第五位,绿色发展底色持续擦亮。

政策集成赋能发展。我省出台《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5年)》,设立30亿元专项资金,对“数字领航”企业最高奖补500万元,构建“政策包+资金池”双支撑体系。在财政、金融、土地、能源等方面协同发力:对符合政策的工业项目给予补贴奖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优先保障工业用地,加强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1至7月,全省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达3618个,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


由“点”及“面”系统推进

全面塑造竞争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江西坚决贯彻国家战略,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积极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全面塑造竞争新优势。

强化标准引领,提升转型认知。为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江西强化顶层设计与标准引领,出台《关于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提出11条具体措施,推动全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在全国率先发布《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指南》地方标准,将企业数字化水平分为10个等级,对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开展贯标评价,打造“入企诊断、改造实施、贯标评价”的标准化闭环路径。1至8月,全省1.7万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诊断,1.2万家企业实施改造,1万余家完成首轮改造,1265个重点项目实现提档升级。

微信图片_20250917085012(1).jpg

佛吉亚歌乐电子(丰城)有限公司打造全产业链绿色、全智能化“未来工厂” 吴文兵摄

树立标杆示范,激发转型动力。分行业打造示范梯队,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7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8家、5G工厂70家,省级“数字领航”14家、“小灯塔”240家、“数智工厂”300家。通过开展“看样学样”活动覆盖企业超1万家次,带动中小企业从“要我转”变为“我要转”。建成3个省级“产业大脑”集成超800万条产业数据,66个产业集群和园区开展试点,带动47个细分行业、3330家企业率先转型,形成“试点—复刻—推广”的良性循环。

完善服务体系,保障转型落地。建立省市县三级推进机制,出台支持政策300余项,省级投入专项资金30亿元。引育26家数转促进中心、103家数字化诊所、1370家服务商、数万名专业化人才,三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基本成形;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推出了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性信贷产品“数转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降低数字化转型企业的融资成本,解决企业“智改数转网联”过程中采购设备、软件、数字化诊断、设备集成和相关服务的资金需求,为助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关键性资金要素。

“江西制造”正加速迈向“江西智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

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调度指挥中心,汇聚了十多个生产车间、上百道冶炼工序的实时数据,经过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30%,综合能耗下降10%;赣锋锂业借助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应用和数字孪生技术,生产效率提高了60%,决策响应提40%,仓储成本降15%,产品综合合格率提升至99.7%,能耗成本降12.07%;赣州富尔特建设了国内首条智能化、绿色一体化的高端铝铁硼生产线和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江西移动构建了“1+3+N”产品供给体系,通过一个数转应用超市,面向中小企业、重点企业、产业集群三类对象,汇聚自研及生态的N款产品,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经过系统推进,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4,全国排名从第20位提升至第12位,产业数字化结构持续优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成效显著,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由“散”到“精”聚链成群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新高地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江西坚持把链式集群思维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以产业集群提能升级为抓手,推动产业从散落分布向聚链成群转变,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跨越,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高地。

规模能级持续跃升。按照“五个一流”“六个一”集群建设标准和要求,全省园区集群发展动能强劲。今年上半年,全省园区营收达1.9万亿元,产业集群营收1.8万亿元,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工业园区达6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8个,其中电子信息、有色金属集群突破5000亿元,构建起“金字塔”式集群发展体系。通过举办产销对接活动656场,签约金额712.5亿元,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释放,吉安电子信息、上饶光伏等集群本地配套率均超60%。

微信图片_20250917085128(1).jpg

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生产现场 易继忠摄

特色集群亮点纷呈。在南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华勤技术、龙旗信息等百亿级企业为龙头,形成了“龙头引领 集群共进”新格局。上半年,南昌市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1226.6亿元,同比增加3.8%。今年以来,南昌市电子信息领域亿元以上在建的技术改造、增资扩产项目44个,总投资约226亿元;在赣州,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集群这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了“一核、两区、六基地”空间发展格局,形成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磁性材料—稀土永磁电机—高端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在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宜春)基地,打造“锂矿 电池 回收”闭环,今年上半年,宜春市锂电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485.4亿元,同比增长28.79%,碳酸锂产量占全国的31.87%;在上饶,光伏新能源集群以链主企业晶科能源为核心,集聚起产业链上下游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余家,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光伏产业组件生产基地之一,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出货量41.84GW,继续位列行业第一。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每个重点集群均建有1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18家。赣州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集群联合中国科学院攻关12项“卡脖子”技术,稀土永磁材料高温稳定性达国际领先水平;南昌市航空制造集群突破大飞机部件制造技术,洪都、昌飞年度交付订单超前三年总和;宜春市积极探索“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协同机制,中国科学院“特色锂矿石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C类先导专项稳步推进,锂云母流态化低温焙烧等4项技术取得突破,1个行业标准、3个地方标准成功立项。

风雨兼程路,砥砺再出发。从链群协同筑根基到数智蝶变焕新能,从绿色跃升强底色到高端突破立标杆,“十四五”期间,江西推进新型工业化跑出了“加速度”,进入了“新方位”,实现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型,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展望“十五五”,江西工业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业强省,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江西日报

返回顶部